当前位置: 当前位置: 首页 > 社务动态 > 市社新闻

赋能强基·供销之为④|“老供销”玩转“新花样”,乡村文旅打出“特色牌”

编稿时间:2025-09-25 03:50 来源:市供销联社 

  编者按:

  当“老供销”穿上“新衣裳”,一场扎根乡土的焕新之旅正在岳阳悄然发生。

  不再是记忆中的“小卖部”,岳阳市供销合作联社深入贯彻全国总社“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紧紧围绕市社“12345”工作思路,以“强基赋能”为主线,大力推进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与创新,蜕变为乡村振兴的“多面手”与“贴心人”。

  本系列报道将带您走进田间地头,看供销系统如何以智慧注入农业、以业态激活乡村、以服务贴近民生,书写为农服务、振兴乡村的生动篇章。

  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携手岳阳市供销合作联社,倾情推出“强基赋能·供销之为”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看岳阳供销如何把“服务”二字,写进土地、写进生活。敬请关注。

  “老供销”玩转“新花样”,乡村文旅打出“特色牌”

  盘活土地,开发文旅,乡村玩转流量密码;闲置资产,文化赋能,供销社唤醒浓浓乡愁。

  近年来,岳阳市供销合作联社引导基层供销社,打出乡村文旅特色牌。供销社这个记忆中的“小卖部”,改换“新装”,成为融合了农耕体验、文化回味和旅游消费的乡村会客厅。

  盘活土地 解锁乡村“流量密码”

  8月中旬,走进汨罗市白水镇西长村,迎面而来的是连绵起伏的四季花海,不远处的蓝莓产业园里,植株郁郁葱葱。

  “等到花开的时候,就能看到花海了。”西长村供销社主任胥献军说,不久后,这里将迎来栀子飘香、丰收欢庆的季节,由村供销社联合村委会承办的节庆活动预备迎接四方游客,擦亮乡村旅游的新名片。


  汨罗市白水镇西长村供销社坚持党建、村建、社建“三建结合”,以发展村集体经济为核心使命,打造“为农服务国家队”,构建了农资服务、电商快递、劳务服务、产业振兴和旅游民宿五大经营板块,为沉浸式旅游打下扎实基础。

  西长村供销社主任胥献军说道:“我们不仅是做服务,更是聚人心,把资源整合起来,把农民带动起来,让大家真正享受到乡村经济发展带来的红利。”

  西长村通过举办自行车赛、栀子花节、丰收节、灯光秀等活动,累计吸引游客超10万人次,门票收入达90余万元,有效带动农产品销售和民宿运营,形成显著的经济拉动效应。该村依托生态资源开发四季花海、中药材种植、富硒米基地和教育实践项目,确保全年旅游内容丰富多彩,并通过产权机制创新实现村集体、供销社与村民利益共享。

  土地集约利用,打开脑洞规划。

  面对不断升级的乡村旅游消费需求,在岳阳市供销合作联社的引导下,各村级供销社积极转型,推动乡村文旅新发展,把“农活”文章升级为“可玩、可住、可购、可回味”的多维体验。

  来到平江县岑川镇包湾村,又是另一番景象:原木风格的民宿依山而建,与周围自然景观完美融合,推窗见绿,基酒车间外整齐摆放着一排排陶制酒坛。

  该村供销社聚焦“梅花鹿+”打出品牌特色,坚持自然生态养殖,打造鹿群观赏、基酒车间参观、洞藏酒窖体验以及夯土民宿“鹿隐山房”餐饮住宿服务,形成全产业链沉浸体验。创业者杨俊介绍道:“目前该项目已投入2100万元,成功构建养殖、加工、观光、消费完整链条,显著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提升消费水平。”


  文化赋能 筑牢乡村价值认同

  当前,文旅消费的内涵正不断深化,一批村级供销社在坚守为农初心的基础上,大胆“跨界”,深入挖掘本地红色文化与历史记忆资源,将文化底蕴转化为发展动能,实现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双赢。

  汨罗市石仑山村供销社投资230万元,修复上世纪七十年代老供销社,转型为集怀旧展陈、研学体验等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

  步入其中,时光仿佛倒流——斑驳的木质老货架上,搪瓷杯、铁皮盒等老物件静静陈列;玻璃柜中展出着不同类型的粮票……沉睡的“供销记忆”被悄然唤醒,化为一种可触摸、可聆听、可品尝的沉浸式体验。


  文旅层面的创新并未脱离为农服务的主业。

  石仑山村供销社负责人孙阳辉介绍:“石仑山整村流转土地4796亩,打造东边菜园、西边果园、中部田园,并创建‘石仑红’品牌,年销售额达130余万元。”

  临湘市壁山村供销社也借文旅人气,有效带动农产品增值和农户增收。两村供销社通过文旅“引流”,反哺农业“主线”,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收益的统一。


  他们依托“红色美丽村庄”身份,跳出单纯售卖商品的范畴,将红色文化资源全面融入经营业态。壁山村供销社不仅建设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色课堂,更打造“壁山红”主题食堂、民宿和农产品展销厅,形成“红色教育—文旅体验—农产品消费”完整链条。自今年6月运营以来,已接待用餐游客超3万人次,营业额达20万元,用红色IP做火乡村生意。

  岳阳市供销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向风行介绍:“通过开展三年‘筑基’行动推进‘114工程’,支持一批基层社突破传统经营模式,以农文旅融合为路径,打造出一批融合生产、生态、生活与文化的乡村振兴示范点。”

  一批村级供销社正通过整土地、创品牌、挖文化、兴业态,促进一二三产融合,真正让资源活起来、村民富起来、乡村靓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