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当“老供销”穿上“新衣裳”,一场扎根乡土的焕新之旅正在岳阳悄然发生。
不再是记忆中的“小卖部”,岳阳市供销合作联社深入贯彻全国总社“千县千社质量提升行动”,紧紧围绕市社“12345”工作思路,以“强基赋能”为主线,大力推进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与创新,蜕变为乡村振兴的“多面手”与“贴心人”。
本系列报道将带您走进田间地头,看供销系统如何以智慧注入农业、以业态激活乡村、以服务贴近民生,书写为农服务、振兴乡村的生动篇章。
湖南日报社岳阳分社携手岳阳市供销合作联社,倾情推出“强基赋能·供销之为”大型融媒体系列报道,看岳阳供销如何把“服务”二字,写进土地、写进生活。敬请关注。
告别“卖货郎” 做好“压舱石”
“土样进,配方出。”在岳阳的乡镇供销社里,施肥不再是凭经验的“土办法”,而成了一项精准的数字化农业服务。一袋袋“私人定制”的测土配方肥,正通过供销社遍布乡村的配送网络,直抵田间地头。
这背后,是一场由岳阳市供销合作联社主导的农资服务现代化变革。它不再局限于“买进卖出”的传统经营,而是以科技为引擎,以服务为核心,构建起的现代化农业综合服务体。
“淡储旺销”稳价仓,做农资市场“压舱石”
农资供应是供销社的传统职能,也是其服务体系的基石。面对市场化进程中农资价格波动大、假冒伪劣产品频现等问题,岳阳市供销社发挥主渠道作用,通过集中采购、淡储旺销、统一配送等方式,保障农资质量可靠、价格稳定、供应及时,真正成为区域农资市场的“稳定器”和“压舱石”。
这一成效在基层实践中得到充分体现。湘阴县六塘乡供销合作社通过与市新三湘公司合作,以“联采联储”实现源头直供,既确保了农资质量,也显著降低了农户用药用肥成本。该社负责人算了一笔账:“以往农户购买复合肥,一亩田大约要花60-65元。如今通过我们统一采购、配送,一亩成本降至52元,实实在在地为农民省了钱、办了实事。”
六塘乡的种田大户黄青山种了200亩水稻,今年购买农资花费大约4-5万元,“以前通过外面经销商购买,今年开始在供销社购买,一包肥料大概便宜了3-4元。”
岳阳县柏祥镇供销合作社则通过精细化运营,打通为农服务“最后一公里”。该社自筹资金,在多个村镇分设仓库,建立敏捷配送体系,承诺“少到几百斤,多到一吨,随卖随送”,解决散户“买肥难、运肥烦”的问题。更重要的是,他们紧抓“淡储旺销”策略,在2024年冬储期间果断行动,趁尿素价格处于历史低位时储备尿素100余吨、复合肥300吨,为来年春季供应赢得显著价格优势,也为稳定区域农资市场价格发挥关键作用。
岳阳市供销合作联社党委书记、理事会主任向风行介绍,通过“保质、稳价、便民”的供应模式,岳阳市的基层供销社正成为农户心中“信得过、靠得住”的农资主渠道,在稳定农业生产、保护农民利益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农资销售搭上“科技快车”,供销社变身“田管家”
传统的农资销售正全面融入现代农技,供销社的角色也从单一的“卖货郎”,深化为农业技术的推广者和绿色生产的引领者。岳阳市供销合作联社监事会主任罗海说,通过测土配方、智能配肥、技术培训等一体化服务,基层供销社帮助广大农民实现科学种田,农产品品质显著提升。
在这一转型中,汨罗镇供销合作社成为典型代表。该社与河南心连心化工合作,建成6300平方米的全自动智能配肥基地,配备先进的光谱检测与智能配比系统,年产测土配方肥达2万吨。基地依托覆盖3万亩耕地、6000个土壤样本的数据库,创新推出“普适配方+个性调整”模式,实现“土样进、配方出”全程数字化服务。今年以来,仅早稻一季就销售测土配方肥2000吨,服务500余户百亩以上种植大户,为8万亩水稻提供精准配肥数据支持,目前还持有600吨待产订单。这一技术已在罗江镇、弼时镇等多地推广,推动化肥利用率提升15%、施用量降低5%,耕地地力明显改善。
来自弼时镇的种粮大户李功建是这项服务的受益者之一,他连续3年使用测土配方肥。“我的1800亩水稻,化肥用量减少了30%,以前一亩利润900元左右,现在提高到1500元。”这样的成效不仅体现在经济效益上,更反映了农业绿色生产的实现路径。
同样,湘阴县鹤龙湖供销社也积极推进农业技术集成应用,全面实现“六统一”服务:统一优良品种、集中育秧、配方施肥、科学管水、病虫专业化防治和机耕机插机收机烘。通过这些措施,农药化肥亩均减量20%,双季稻全程机械化覆盖率已达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