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云溪区残联对“十四五”期间370户已实施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的对象开展“回头看”工作。此次入户核查,不仅是对“十四五”期间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环境改造成果的检验,更是对残疾人需求的持续关注和关心。
2024年以来,在云溪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市残联的悉心指导下,区残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守底线、求实效、创特色、赢点赞”为工作主线,用实干与担当书写了一份温暖厚重的民生答卷,为全区4600余名残疾人及其家庭点亮了希望之光。
党建引领,筑牢服务残疾人的红色堡垒。党建红是云溪区残联工作的鲜明底色。该区残联全年召开12次中心组(扩大)学习会议,严格落实“第一议题”制度,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工作的重要论述转化为服务残疾人的具体行动;在张谷英村开展孝廉文化主题党日活动,让党员干部在古巷清风中重温初心使命;“一对一谈心谈话”和“三会一课”制度的严格执行,构建起覆盖全体党员的教育管理网络。
区残联通过创新打造“春风化碍”党建品牌,将党旗插在服务残疾人的最前沿。通过“党建+工作链”“党员承诺践诺”及“一月一课一片一实践”活动,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将理论学习与助残实践紧密结合,让党员干部在服务中感悟初心,在实践中践行使命。
民生为本,打通服务残疾人的“最后一公里”。“把好事办好,把实事办实”是该区残联对残疾人群体的庄严承诺。
2024年,该区高质量完成160户困难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任务,为86名残疾儿童提供康复训练服务,累计完成617个月,任务完成率达123.94%;陆逊社区等3个社区康复站的建成投用,让残疾人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康复服务。
今年4月10日,云溪区长岭街道望城村的残疾村民在收到区残联送来的种子、化肥、农具等春耕物资时,纷纷竖起大拇指。这是该区残联以“春风化碍”党建品牌为引领,开展“春耕助残”帮扶行动的生动场景。
自2023年以来,该区残联以“春风化碍”党建品牌创建为抓手,积极探索党建与助残服务深度融合的新路径。此次“春耕助残”行动,正是该品牌助力乡村振兴、服务残疾人的具体实践。区残联通过前期摸底调查,精准掌握了农村残疾人家庭的春耕需求,并积极争取资金,为全区5个镇(街道)的73户残疾人家庭送去总价值7.3万元的春耕物资。
区残联创新开展“阳光增收”技能培训,帮助困难残疾人家庭解决春耕农资问题;支持聋哑人创办“无话可说”洗车行,成为全区残疾人自主创业的典范;通过助学资助和就业指导,实现应届残疾大学生100%就业;拓宽就业渠道,新增残疾人就业91人。
这些举措不仅解决了残疾人的生存问题,更点燃了他们融入社会、创造价值的希望之火。
创新突破,打造基层助残服务“云溪样板”。作为全市基层残疾人组织建设试点单位,云溪区残联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该区残联通过建立持证残疾人、困难家庭、就业需求等9本台账,实现了服务对象“底数清、情况明”、工作有的放矢的目标。“互联网+服务残疾人”平台的搭建,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服务效能提升50%以上。
长岭街道洞庭社区,作为全区首个“友好单元”建设示范点,成效显著。社区无障碍改造工程,让残疾居民出行不再困难;定期举办的残疾人文化活动,成为社区温暖人心的风景线。“现在出门方便了,活动丰富了,我们残疾人也能过上有尊严、有温度的生活”,社区居民李阿姨感慨地说。
今年3月27日至4月10日,区残联组织相关专家深入全区5个镇(街道)开展了“上门评残”服务,为32名疑似对象办理了残疾证。区残联以实际行动持续提升服务残疾人水平,优化残疾人证办理流程,切实解决行动不便的群众难以到评定机构进行评残的“急难愁盼”问题,打通服务残疾人“最后一公里”。
整改提升,以自我革命精神推动作风转变。针对区委巡察反馈的13个具体问题,该区残联成立整改专班,制定“三张清单”,实行销号管理,在规定的时间内已全部完成整改。通过完善机关管理制度,开展纪律作风专项整治,干部队伍作风实现根本性转变。区残联主要负责人表示:“巡察整改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我们通过整改建立起长效机制,确保服务残疾人工作始终在阳光下运行,让每一分民生资金都用在刀刃上”。
文化润心,点亮残疾人精神世界。文化是残疾人融入社会的桥梁。
区残联积极开展“五个一”文化助残活动,为4600余名残疾人发放《民法典》,组织观看励志电影《梦想森林》,开展“六一”特殊儿童关爱活动、举办残疾人“云动会”……这些文化活动不仅丰富了残疾人的精神世界,更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与尊重。
在洞庭社区举办的全国助残日趣味文化活动现场,残疾人朋友脸上洋溢的笑容,成为云溪区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最美注脚。“每次参加活动都让我觉得生活充满希望”,参与活动的张师傅动情地说。
从康复救助到就业帮扶,从基层组织建设到文化服务创新,云溪区残联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弱有所扶”的时代内涵,展望2025年,云溪区残联将以创建省级服务残疾人示范区为目标,持续擦亮“春风化碍”党建品牌,探索“医康教养”一体化服务模式,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残疾人。
在云溪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残疾人事业正扬帆破浪,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奋勇前行。这份温暖的民生答卷,不仅写在文件里、数据中,更写在每一个残疾人及其家庭幸福的笑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