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无声,档案留痕。让我们一起走进“湖湘独一档”,解读“镇馆之宝”,追寻尘封历史的独家记忆。
鼠疫发生后,当时的中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当时的政府和有关军队,组织派遣了近20支防疫队伍共300多人,会集常德开展防治鼠疫工作,形成了大量的文献资料。
所幸的是,这些文献并没有毁于战火而被安全保存下来,成为日军细菌战犯罪的又一铁证。
面对这场传播甚广的浩劫,常德人民全体动员,进行了一系列防治措施。为控制疫源,防止蔓延,甚至不惜烧毁房屋。
另一份总结档案中,也记录了常德的鼠疫发生后的事件始末, 1943年4月,湖南省卫生处将这一年多的常德鼠疫发生的时间、地点、流行传播经过、途径、死人情况、防治情况和效果、防治经费、鼠疫死者的部分名单、鼠疫毒物的撒落地段地图等等,都记录在案。
1943年春,常德鼠疫没有再次爆发流行,防疫战取得阶段性胜利。死亡笔记上终于再没有增添新人。
疫情虽结束,但讨回公道之路一直在继续,2002年8月27日,日本东京地方法院一审判决,认定了侵华日军对中国实施细菌战的事实,然而,东京地方法院驳回了原告要求谢罪并赔偿的请求。
多年来,研究者们、受害者遗属一直在呼吁为常德细菌战修建纪念馆、纪念碑。如今,常德有六处细菌战遗址标示牌。桃源县马鬃岭乡,一座小小的劫难碑,树立在群山环绕的兴街村。
牢记这段历史,让更多人知道真相,并非为了仇恨,而是要警示后人,不要让细菌战这种反人类的战争罪恶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