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笔——文房四宝之一,是书写、绘画之必备工具。几千年来,历代文豪用以挥毫泼墨,创作不朽篇章,有力地推动了祖国文化事业的发展。
汨罗市川山坪镇生产毛笔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据该镇清泉村‘清泉’石刻遗墨表明,‘清泉’二字是宋代经学家朱熹见川山毛笔精湛,毅然步王羲之《兰亭》风韵,足踏清泉溪,手提川山笔,信手在石壁上写下了‘清泉’二字,留存至今,供人凭吊。那时,川山毛笔就有‘园转如意之灵,玉润珠园之巧’的赞誉。清朝初期,川山坪镇洞冲虞含溪先生在北平开设虞云和笔店,‘斯时京津的仕大夫们,无不觅名求有于虞,川山毛笔誉满京都’。清朝末期,该镇石牛冲刘金台先生和高家坊镇任益顺先生在长沙开设的桂禹声和益顺笔店,都在省府享有盛誉。可见,川山毛笔制作工艺历史源远流长,盛名满华厦。”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川山毛笔生产发展很快,大小专业厂近二百个,产值达100多万元,创外汇折合人民币近50万元,已具有一定规模。由于采用传统工艺生产,毛笔质量优良,赢得了广大用户的高度信誉,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远销美国、日本、法国以及东南亚等十八个国家和地区。”“1983年,川山毛笔在全省毛笔质量评比中被评为优质产品,1984年荣获国家农、牧、渔业部优质产品称号,1986年,时任省长的熊清泉专程视察了川山毛笔厂,欣然握笔挥豪:‘川山毛笔,名扬四海’,为川山毛笔增添新的光彩。”
“川山毛笔以独产的汨竹、红竹、羊毛、狼豪、牛骨、高级胶水为原料采用系列传统工艺精制而成,笔杆纯白、花色或黑色,精制牛骨作顶盖装饰,笔头细嫩,洁白,身架平稳,蘸墨适中,着墨均匀,书写流利、光滑。其工艺流程有配料、水盆、斗笔、整笔、装簧、检验、包装等七大工序。按其构造和用途,可分为羊豪、狼豪等2类,小楷、中楷等37亚类,特制小楷、双料小楷等184个品种。”
为充分发挥川山毛笔这一优质名牌产品优势,挖掘毛笔生产潜力,振兴农村经济,有必要扩大生产规模,提高生产水平;加强技术培训,保证产品名优;搞好技术革新,努力研制新产品;加强领导,搞好产前产后服务;发展横向联系,扩大产品销售市场。只有这样,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丰富的文化生活及书写绘画艺术发展的需要。
——摘自新编资料第59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