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政务公开 > 行业动态
让走近档案成为一种行动自觉
编稿时间: 2024-06-12 09:13 来源: 中国档案报 
 

  “江河奔腾 红色浪潮”,跟随长江黄河流域22家档案馆探寻档案中的新中国故事;“百馆文创、千人读档、万档思政”,让档案走出库房,满足公众多样文化需求;“档案馆开放日”,公众走进档案馆,与档案来一次奇妙邂逅……第十七个国际档案日到来之际,各地一系列宣传活动竞相推出、好戏连台,将节日氛围瞬间拉满。

  泛黄发霉的纸张、褪色磨损的照片、黑白模糊的影像……提起档案或档案馆,神秘、古老、陈旧曾是常用词。但如今,这种“偏见”已不存在。作为人类知所来、识所在、明所往的重要载体,档案贯通历史、现实与未来,赓续文化、文明与文脉,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连、与人民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具有不可替代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作为珍藏人类历史的记忆宝库,档案馆集收藏、保管、利用、教育、研究等功能于一体,凭借其现代化的设计、人性化的服务和智慧化的功能,纷纷上新出圈,成为当地的新晋网红打卡点和文化新地标。

  徜徉档案馆,公众或参观展览追忆往昔,或品读档案对话古今,或查阅利用增长见闻,或体验修裱感悟匠心,在窥见历史切片、感受时光变迁中,以档案文化浸润心田,让档案意识常驻心间。档案部门乐见公众走进档案馆、走近档案,通过档案与心灵的对话,有所感、有所思、有所得。这也与国际档案日设立的初衷相呼应——让更多人走近档案,增强档案意识。

  更好践行这一初衷,一方面,要在线上线下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特色鲜明的宣传活动,透过档案视角,把党和国家的“大历史”与人民群众的“小幸福”讲出来、讲精彩,让公众领略档案文化的独特魅力。另一方面,更要讲好兰台人自己的故事,让公众认识和了解档案工作的意义、档案部门的自信、档案工作者的可爱,展示一个真实、立体、全面的兰台形象。

  要讲出档案工作的意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档案事业伴随党的诞生而产生,铭记着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辛探索的传奇伟业。我们党历来有重视档案工作的光荣传统。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同志都给予亲切关怀。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百年之际作出重要批示,使档案工作迎来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局面。档案工作忠实记录社会发展的点滴进程,全面反映人类社会实践的活动轨迹,有力维护党和国家历史的真实面貌,对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支撑作用,已成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基础性、保障性力量。要全面阐释在服务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档案工作发挥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做好档案工作的神圣感使命感光荣感。

  要讲出档案部门的自信。自信源于事业的崇高,源于内心的底气。随着党对档案工作领导的全面加强,档案部门已从幕后走到前台,扮演重要角色、担负重要使命。如今,无论是实施重大项目、举办重大活动,还是召开重大会议、处置重大事件,档案部门都不可或缺、深度参与。他们以档为笔,全景记录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完整留存党领导人民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奋斗历史。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深挖馆藏资源,编报资政参考,助力科学决策。勇于拿起档案武器,反击历史虚无主义,维护党和国家根本利益。聚焦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创新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量,不断增强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讲好档案部门忠实履行为党管档、为国守史、为民服务神圣职责的生动实践,在筑梦现代化的征途上,展现档案部门底气十足、信心十足、力量十足的新形象。

  要讲出档案工作者的可爱。有这样一支队伍,“兰台筑梦数十载,故纸堆里写芳华”是其真实写照;忠诚、干净、担当,是其人生本色。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兰台人。他们中间,有的长期扎根基层恪尽职守默默奉献,有的潜心钻研业务精益求精发扬工匠精神,有的用心用情做好利用服务广受好评,有的精耕细作推进编研开发高效服务大局,有的与时俱进持续推进档案事业现代化取得扎实成效,唱响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兰台之歌。要讲好他们忠诚党的事业、热爱档案工作,甘于平凡、淡泊名利,艰苦奋斗、团结拼搏,刻苦钻研、追求卓越的故事,展现他们坚守平凡、创造非凡的时代风采,激发广大档案工作者矢志建设档案强国的奋斗热情。

  档案意识是公众对于档案和档案工作所秉持的一种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它的树立和增强,不可一蹴而就,只能循序渐进、久久为功。要用公众听得懂的语言、易接受的方式,普及档案知识、传播档案文化、展示兰台形象,如春风化雨,似润物无声,使其在潜移默化中形成内心认同和行动自觉。

  原载于《中国档案报》2024年6月6日 总第4145期 第一版

 
 
打印本页
关闭窗口